[活動花絮]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攜手大阪體育大學 共築跨海交流新典範

  • Post author:

原文出處:本校公共事務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持續深化國際化發展。在本校國際事務處「推動國際學術合作交流補助」計畫的支持下,由系主任張育愷講座教授率領8名碩博士生於9月29日至10月3日前往日本大阪體育大學,展開為期多日的國際學術與文化交流活動。
 
此次交流由大阪體育大學下河內洋平教授與土屋裕睦教授領銜主辦,下河內教授專精於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土屋教授則現任日本運動心理學會理事長,兩位皆為該校運動科學領域的重要學者。張育愷主任亦拜會校長神﨑浩教授,雙方討論未來師生交流、共同研究與長期合作計畫。整個活動涵蓋專題演講、學生發表、實驗室參訪、競技運動代表隊見習、武道體驗及文化交流等多元面向,不僅深化兩校師生專業互動與文化理解,也為長期合作奠定穩固基礎,為臺日學術與體育友誼再添新頁。
 
學術橋樑:專題演講與學生發表
大阪體育大學是關西地區知名的體育運動學府,不僅競技運動成績優異,亦在運動科學研究領域居於領先地位。此次交流特別邀請張育愷主任以「運動與大腦新紀元:急性運動與認知功能」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張主任從自身研究出發,分享團隊今年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Psychological Bulletin》的研究成果,揭示單次運動對認知功能的最新科學證據與應用處方。內容深入淺出,獲大阪體育大學師生高度肯定。
 
專題演講之後,兩校碩博士生分別以口頭與海報發表研究成果,主題涵蓋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與運動行銷等多元領域。現場交流氣氛熱烈,激盪出跨國學術新火花。本系碩士生陳邁可表示:「因為雙方都不是以英語為母語,所以交流起來壓力不大。但若使用過於艱深的單字,對方不一定理解,這也讓我體會到如何用簡單有效的方式表達專業知識,更凸顯過去在師大修習EMI課程的重要性。」
 
實驗室探索:高水準研究設施啟發思維
在實驗室參訪行程中,學生們深入了解大阪體育大學的研究設施,包括運動心理、運動生化、運動營養及運動力學等。其中,力學實驗室的自製「無動力跑步機」令人驚豔,該裝置結合力板與高速攝影,能即時分析跑者姿態,不僅協助建立正確跑姿,甚至曾被日本田徑國手用於世錦賽前訓練。博士班學生游瑞桓親身體驗後直呼:「一旦跑姿不正確,跑步機立刻減速甚至停下來,讓我切身感受到科學設備如何幫助選手建立最佳動作模式,非常震撼!」而博士班新生洪辰歆則指出:「大阪體育大學雖然研究團隊規模不大,但設備精良且多元,值得我們借鏡並思考未來研究方向。」
 
武道交流:以武會友傳遞精神
除學術交流外,此次活動亦安排運動文化體驗。大阪體育大學首次開放柔道部與劍道部課程,邀請師大師生共同體驗,展現對此次交流的高度重視。兩項課程皆由該校在日本體壇享有盛譽的教授親自授課與指導,不僅讓師大師生近距離感受日本武道精神,也使整場體驗更具專業深度與文化意涵。體博四學生李瑞鴻回憶道:「第一次穿上劍道服就感受到濃厚的規範與禮儀,實際對打比想像更快、更刺激。」
 
張育愷主任亦於交流中帶領武術工作坊,展示傳統武術精華。活動吸引超過百名大阪體育大學師生參與,現場氣氛熱烈。透過這場跨武道文化運動的交流,雙方師生不僅習得新技能,更共同體會到武術與武道中所強調的「武德」精神,為此次活動增添深厚文化意涵。
 
建立長遠合作 提升國際能見度
本次交流讓兩校師生皆收穫豐碩,不論是學術的激盪、實驗室的創新啟發,或是文化體驗的共鳴,都展現兩校在教學、研究與文化層面的多元共融。此次活動不僅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更提升師大的國際知名度,成為推動學術外交的重要典範。張育愷主任表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將持續以國際化為核心發展方向,透過跨國交流與合作,不僅強化學術研究能量,更讓世界看見臺灣體育教育的專業與深度。」
 
此次臺日友好交流活動,成功為師大與大阪體育大學搭建跨海學術橋樑,雙方未來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為體育運動科學的發展書寫新篇章。(資料來源: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編輯: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