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專家齊聚 強化運動照護團隊之法律素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於9月14日在金牌講堂舉辦「從紀錄到風險:運動員資料的使用倫理與法律責任-利益衝突、性平議題與運動照護團隊的角色」工作坊,邀請法律與醫療界實務專家,針對運動傷病資料處理、性別平等及職場倫理等議題,為104名運動防護員、教練及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專業培訓。運動部黃啟煌次長、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運動醫學處朱彥穎處長親自蒞臨現場並致詞,運動與休閒學院相子元院長,也到場期許與會者深化專業知能,提升實務應用能力。
次長勉勵:建構完善運動資料庫系統
黃啟煌次長在開幕致詞中指出,國家運動科學中心的成立目標包含建構我國運動人員的資料庫及運動數據平臺,目的是能蒐集運動愛好者的各項數據,但在過程中面臨極大的挑戰,特別是針對個人資料的蒐集。期待透過本次工作坊能協助釐清各項規範,並喚醒與會者對於資料蒐集的法規意識,讓開發能夠追蹤運動愛好者的運動傷病紀錄系統可以更加完善。
院長期許:正確進行資料蒐集與應用
運動與休閒學院相子元院長在致詞中表示,近期學院面臨極大的挑戰,透過本次工作坊,能讓與會的運動防護員了解如何在合乎法規的情況下,安全地進行運動員資料蒐集、保護,更重要的是資料的正確應用。他期待在課程中,能帶給與會者正確的觀念,以發揮自身專業,安全地應用於實務工作。
跨領域專家傳授實務經驗
本次工作坊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黃昱倫助理教授承接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運動傷病監控系統與運動流行病學資料庫建構計畫」辦理,旨在因應電子化運動傷病系統(EMRs)的推廣需求,提升第一線工作人員對法規遵循與倫理實務的認知能力。
課程特別邀請三位重量級講師: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李志峰教授講授個人資料保護法基本概念與案例分析;高雄橋頭地檢署鄭子薇主任檢察官分享法律實務觀點,以及主講運動場域性別平等議題;衛生福利部國立臺南醫院陳俞沛醫師則從醫療倫理角度探討病歷紀載與資訊共享的相關議題。
李志峰教授在個資法課程中,深入解析運動傷病資料的收集、保存及使用相關法規,特別針對同意書設計、資料保存流程及未來分析應用等實務情境,提供具體指引。課程並分享國內外資料收集制度實施經驗,協助學員避免因程序不完整而產生爭議。
醫療倫理與多元角色責任
陳俞沛醫師的課程聚焦於運動場域內不同專業人員的倫理判斷與責任,包括防護員、隊醫、運科支援人員及教練等多重身分在傷病資料處理上的考量。課程特別探討選手轉隊或職涯轉變時的隱私保障機制,以及專業人員間個案分享的倫理準則,協助建立安全有效率的資訊共享機制。
針對運動場域常見的實務困境,陳醫師分享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在醫療轉介需求下保障資料安全,並介紹知情同意、保密義務、利益衝突等核心倫理概念在運動環境中的應用。
性別平權意識提升
鄭子薇主任檢察官的性平課程針對運動工作者可能遭遇的性騷擾情境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通報義務進行深度剖析,協助與會者建立性別不平等行為的辨識能力,並了解相關法律責任與應對方式。課程說明《性別平等工作法》與《性騷擾防治法》重點,並透過運動場域實際案例,探討組織通報處理機制的重要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探討防護員因業務範疇可能接觸到的敏感資料,在性平事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及須遵守的法規要求,為運動團隊建立完善的預防機制與處理流程提供專業指引。
強化電子化系統應用效能
本次教育訓練直接呼應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推動的電子化運動傷病系統建置計畫,透過法規與倫理教育,協助使用端正確理解系統設計的法律與倫理基礎。國家運動科學中心運動醫學處朱彥穎處長表示,隨著運動科學發展與資訊科技進步,運動傷病監控系統的應用日益重要,但相關人員對法規遵循與倫理實務的認知仍有待加強。
本次工作坊涵蓋個人資料保護、醫療倫理、性別平等三大面向,透過跨領域知識整合,期望協助各參與單位人員在專業實務中落實法治精神與性別平權原則,共同打造更安全、永續且以運動員為核心的資料應用體系。
熱絡互動與未來展望
綜合座談時間,講師與與會者就個資法實務應用、倫理困境因應及性平議題處理等面向進行深度交流,現場互動相當熱烈。透過實務觀點分享,釐清工作場域常見困難並探討解決策略,為未來制度推動建立共識基礎。此次教育訓練展現臺師大在運動科學專業人才培育上的積極作為,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設計,提升運動照護團隊的專業素養,為我國運動科學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倫理與法律基礎。(資料來源: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 編輯:胡世澤)

黃啟煌次長開幕致詞

朱彥穎處長開幕致詞

相子元院長開幕致詞

鄭子薇主任檢察官講授課程

李志峰教授講授課程

陳俞沛醫師講授課程

講師群和與會者進行綜合座談

全體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