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本校公共事務中心
在豔陽高照的高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臺灣射箭代表隊日復一日練習,反覆地做出搭箭、舉弓、引弦、瞄準、放箭動作,在這項強調「準確性、穩定性」的運動中,每個身體小動作都非常計較,只要有一點偏差,都可能造成「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結果,因此每次射箭動作過程中,每條相關肌肉的活化,以及身體重心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
臺灣「射箭三帥」湯智鈞、魏均珩、鄧宇成,在本屆東京奧運射下暌違17年的銀牌,這面銀牌也是繼2004雅典奧運、我國男子射箭團體摘下銀牌後,再次鍍銀。雖然兩場比賽選手完全不同,但背後的運科支援團隊及作法卻沒有太大變化。
自2002年開始,臺師大運動競技系相子元教授、國立體育大學湯文慈教授及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洪聰敏教授,聯合主持國家隊射箭運科計畫,協助射箭國家隊透過科學化模式專案,進行高效能訓練,在雅典奧運創新紀錄,拿下我國射箭第一面奧運銀牌與銅牌。雖然有了2004年成功的運科經驗,但由於過去國家訓練中心運科組人力及資源不足,無法專職且長期替選手進行嚴密監控,造成運科訓練監控與協助之成效有限,因此使得2004年後約十年期間,射箭項目並未獲得預期佳績。
近幾年國家訓練中心法人化後,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開始招聘專任運科人員,全職替選手進行每日例行生理指標與力學參數監控,搭配運科委員替各個選手進行診斷與分析其最佳化訓練模式,運科團隊也持續研發新的智慧診斷技術與運科自動監測回饋系統。
經由教練團與運科團隊密切合作努力下,近年臺灣射箭代表隊的成績逐漸好轉,並屢創佳績,除了在「2018雅加達亞運」以2金1銀1銅佳績,打破臺灣隊參賽亞運史上之紀錄。「2019年第50屆世界射箭錦標賽」除了是2020東奧射箭資格賽之一,更是射箭賽事中的年度大賽。臺灣代表隊在反曲弓獲得女子個人與女子團體金牌、複合弓女子團體金牌與混合團體銅牌的3金1銅殊榮。一位選手要站上國際舞台發光發熱,除了選手辛勤努力與奮鬥不懈外,背後總是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專業人員,他們的辛苦雖不易被看見,但見證運動員突破自我為國增光,可能就是對這些教練與運科人員最好的回報。
科學化輔助訓練 射箭場上屢創佳績
射箭運動雖相較於其他運動來得靜態,但絲毫不減這項運動的困難度,除了在規定時間內,從判斷風向、風速、瞄準、拉弓、精細動作控制、鬆弦、餘姿,到最後射向靶心,這一系列動作看似簡單,但其實內涵許多不同的生理機轉、肌肉收縮與動作控制等細節,需要在短短的30秒內完成,而運動科學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射箭運科小組結合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專業人力,利用過去的執行經驗,在國訓中心射箭場開發一套結合軟硬體的動作即時回饋系統,這個系統架設了三台高速攝影機,分別從選手的正面、背面、上面拍攝,並且即時投影在一旁的螢幕上,透過一小段時間的延遲,讓選手能在射完每一支箭時,能夠馬上觀看自己動作,也能將所拍攝的影片紀錄起來,立刻與之前動作相比較,能夠在狀況不好時,從動作方面找尋原因。
另外,也在地面設立了一個測力板,測力板能夠檢測出選手的重心位置,維持重心位置的穩定在瞄準期尤其重要,如果能透過身體的各肌肉、關節的調和,使重心保持在較小範圍內,代表身體晃動就也越小,一旦身體晃動變小,也就能更穩定射出一支支十分箭,這項系統也能紀錄、即時回饋給選手及教練,使選手即時做出調整,或透過教練給予訓練菜單,增強身體穩定度,有了一段時間的紀錄資料,更能確保訓練課表是否達到教練預期成果。
拜科技所賜,許多枯燥的數據透過科技,轉化成容易判斷的圖形,讓選手們可以更輕鬆且容易監控訓練與技術修正狀況。透過大數據與運科團隊,不斷開發新的分析技術,現今選手已經可透過簡易的儀器操作,達到自我監控、回饋,來進行技術調整,透過運科人員根據監控的數據,與體能訓練師進行搭配,針對各個選手開立適宜的訓練處方。或是透過監控選手訓練及賽場上的生理疲勞指標,來調控選手訓練課表以創造比賽期的技術巔峰。相信可感受到一個成功的運動員背後,需要多少專家學者、專業教練、運動科學及團隊們的用心付出與研發,來輔佐運動員締造佳績,團隊合作真是太重要了。
銀牌射箭3帥 陳若芸主治強心臟
另外,射箭講求快、穩、準,每箭都考驗著選手心理素質,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博士班校友、運動心理諮詢師陳若芸,也扮演幕後功臣;她去年進入黃金計畫訓練團隊,利用「意象訓練」強化3名男將心理素質,讓他們賽前準備、比賽時都有一套固定模式,一起成就了這面銀牌。
32歲的陳若芸曾是籃球選手,就讀博士班以意象為研究領域,並以射箭為主要研究項目,是國內運動心理學專家、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季力康教授的得意門生,曾協助HBL南山高中、中職中信兄弟,她201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在男團教練劉展明力邀下協助射箭隊訓練。
陳若芸原本在臺師大、東吳大學兼課,一週約三天南下國訓中心輔導選手,為了全心照顧射箭隊,她辭去教職,每天陪著選手訓練。她認為,只有每天陪伴才能瞭解選手狀況,也能透過諮詢客製化訓練課表,強化選手心理素質。
這次團體對抗賽登場前,湯智鈞、魏均珩、鄧宇成做一系列「意象訓練」影片,引起廣泛討論,正是由專攻意象訓練的陳若芸提供建議給3名選手,讓他們融會貫通備戰各大賽事。
陳若芸表示,教練團給予很大發揮空間,利用每天約15分鐘進行意象訓練及相關心理課程,一點一滴建立賽前準備模式,而強化心理素質只是爭取成績的一個環節,日復一日的訓練才是射下銀牌的關鍵。
(資料來源:運動競技系、體育署、自由時報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