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本校公共事務中心
小心久坐危機四伏!過年宅在家久坐機率大幅提升,要注意久坐可能使下半身臃腫或腰痠背痛,還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增加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勇志建議,藉由中斷久坐(breaking sitting),並搭配每20至30分鐘起身走動2到3分鐘,以降低餐後血糖、胰島素和血脂等。
新春假期和三五好友促膝長談、久坐追劇、打牌,除了要注意飲食控制,還要留意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沙發馬鈴薯,甚至是久坐族,如何有效避免久坐帶來的負面影響,陳勇志談到「中斷久坐」是個好方法。
陳勇志說明,因為長時間久坐較少起身走動,再加上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容易出現空腹及餐後血糖跟胰島素濃度較高的情況,而高血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根據近10年研究趨勢和臺師大近期的研究結果發現,民眾可以藉由中斷久坐方式,並以短暫身體活動進行,對於降低餐後血糖、胰島素和三酸甘油脂等都帶來很好的效果。
陳勇志表示,比起連續運動20至30分鐘,中斷久坐過程中搭配短時間的身體活動,將運動時間拆成更短的單位,對於一般人而言,並不是難以負擔的運動量。千萬別小看這些零碎時間,當人們將片段的身體活動穿插在久坐期間,即便未搭配器材、僅透過自身負重的重量訓練(如深蹲)、快走、簡單的伸展操等,基本上每次持續2到3分鐘,一天中逐漸累積20至30分鐘的身體活動,就會有不錯的健康促進效果。
此外,過年閣家團聚亦少不了熬夜玩樂,陳勇志也提到,當睡眠時間變短、睡眠品質下降,會立即性地影響體內的血糖調節,出現餐後血糖調控變差之情形,因此當睡眠時間減少、變短時,若搭配運動則有機會穩定餐後血糖。
陳勇志提醒,久坐不動不僅容易發胖,甚至還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民眾若能養成中斷久坐,並輔以身體活動的好習慣,則能聚沙成塔,逐漸累積有益健康的效果。
(資料來源:轉載自由時報 / 報導:張維真 / 編輯:胡世澤)